象山縣
- 地名由來及歷史沿革
- 區(qū)劃代碼:330225000000
地名由來:唐神龍二年(706年)析臺州寧海、越州▉縣地,立象山縣,因縣城西北有山“形似伏象”,故名象山,縣以山名,屬臺州,治澎姥村(今丹城鎮(zhèn));廣德二年(764年)改隸明州!遁浀丶o勝》卷11慶元府象山縣:“圖經(jīng)云,具有一山如象形,縣控此山,因以為名。”《讀史方輿紀要》卷92寧波府象山縣:象山“在縣治北,形如伏象,縣以此名”。(中國地名語源詞典)
歷史沿革:從縣城東郊塔山遺址考古發(fā)現(xiàn),距今6000多年前,象山已有先人生息。春秋為越國鄞地。戰(zhàn)國時一度屬楚。秦屬鄞縣。漢為鄞縣、回浦(后改章安)兩縣地。晉時分屬寧海、鄞縣。隋代為句章、臨海兩縣地。唐初分屬寧海、▉縣;唐神龍二年(706年)析臺州寧海、越州▉縣地,立象山縣,因縣城西北有山“形似伏象”,故名象山,縣以山名,屬臺州,治澎姥村(今丹城鎮(zhèn));廣德二年(764年)改隸明州。南宋紹熙五年(公元1194年)明州升為慶元府。元時改慶元路。朱元璋吳元年(公元1364年)改為明州府;明洪武十四年(公元1381年)改稱寧波府。民國初,象山屬會稽道;1927年廢道,直屬浙江省;1932年先后屬浙江省第五、第六、第三、第二、行政督察區(qū)。1949年7月8日以后,屬寧波專區(qū);1952年4月,南田8島從三門縣劃歸象山;1954年4月象山轉隸舟山專區(qū);1958年10月寧海撤銷建制,并入象山,縣改屬臺州專區(qū),縣治初遷瀝洋,后移寧海城關鎮(zhèn);1959年1月,臺州專區(qū)撤銷,象山回屬寧波專區(qū);1961年10月復置寧?h,象山還治原境,縣治歸遷丹城鎮(zhèn),仍屬寧波專區(qū);1970年,寧波專區(qū)改稱地區(qū),1983年7月象山劃歸寧波市。
溫馨提示:湖南陽光技術學校常年面向全國招生(不限年齡)。請經(jīng)常關注我校網(wǎng)站:www.www.darongcapital.com 也可以加我們微信號:yp941688 或 yp94168。
中山市| 饶平县| 长治市| 天柱县| 雷州市| 法库县| 简阳市| 仁化县| 防城港市| 正镶白旗| 海盐县| 涞水县| 筠连县| 四平市| 贺兰县| 衡水市| 长宁县| 本溪| 东城区| 措勤县| 二手房| 六盘水市| 莒南县| 尼勒克县| 克拉玛依市| 公安县| 大城县| 合阳县| 娄烦县| 政和县| 中江县| 新营市| 伊川县| 绿春县| 韶关市| 绍兴市| 临清市| 梧州市| 皮山县| 双流县| 安陆市|